七百弄鸡,一只鸡的脱贫奇迹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至周鹿二级路苏烈段路边,坐落着一尊由一只羽毛金黄的雄鸡高高昂立山巅构成的雕塑。不远处,金碧辉煌的“史诗传唱广西好鸡”宣传标语映入眼帘。这雕塑和标语突显的对象,是七百弄鸡。艰辛而富有智慧的发展历程,使七百弄鸡取得喜人的脱贫奇迹。
向史诗规模化发展
大化属大石山区,广西石漠化连片区,严重缺水缺土,产业增收难度极大。一直以来,县里找不到一个能够给山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怎么办?2016年初,大化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深入七百弄片区实地调研。查古探今,万山淘金。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古歌》中,被奉为“神鸡”的七百弄鸡在调研组眼里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近年来,大化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七百弄鸡朝产业化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何学俏 摄
这里是世所罕见的高峰丛深洼地,生态优良、空气清新,系国家AAAA级风景区。瑶族群众放养在房前屋后、山间草丛的这种土鸡,养殖历史悠久,品种独特。县扶贫办透露,县里曾几度养过鸡,但是品种杂,一般化。结果卖不出价钱,不了了之。那么,养殖七百弄鸡是否可行?
2014年春,在南宁某公司负责营销工作的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蓝志平,不顾妻子反对,辞职回乡收购养殖七百弄鸡700多羽。小小规模,结果便引来了各地客商抢购。“关键在纯种化、品牌化。”广西畜牧研究专家、农业部畜牧专家深入现场考察论证后,对发展七百弄鸡产业给出肯定的答案。
选种育种是需要破解第一难题!已当上村支书的蓝志平,组织4个村民合股投资成立“佳禽养殖合作社”,建设孵化基地,在山里跋涉入户收购纯种七百弄鸡2300多羽,花的时间达两个多月,行程1000多公里。大化在县城区培育建立的4家七百弄鸡繁育场,工作人员踏进千山万弄选购上万只种鸡,绝非一件易事。
另外,所选购的种鸡体型、大小不均,毛色不一,县里只好救助于畜牧专家,通过先进的配种选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提纯复壮。如今,大化4个七百弄鸡繁育场,存栏种鸡5万余羽,七百弄鸡已从草窝单母孵化变为机器规模化生产,年产鸡苗水平逾500万羽。
凭优质“翅膀”飞出深山
“七百弄鸡产业能否赢得市场,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关键在能否确保产品品质。”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说。
按照“打品质、树品牌、扩规模、增收入”的发展理念,大化瑶族自治县首先以质量为本,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制定出台了七百弄鸡养殖技术规程,建立七百弄鸡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
“我们用的饲料是玉米粉+益生菌,而且要养足150天以上,保证每一只七百弄鸡质量过硬,让养殖户开心,让消费者放心,让经销商满意,提升七百弄鸡市场竞争力。”大化七百弄鸡产业办主任莫利细说。
2017年1月,“七百弄鸡”因为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要求,胜利通过农业部专家验收,获得国家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韦哲 刘昊)